路跑是相當方便進行的一項運動,正確的跑步方式對於維持體態和身心健康都有正面的助益。常常有人會問「路跑前後應該怎麼吃?」長庚醫院復健科王思恒醫師表示,為了增進體能表現並促進運動後的復原,路跑前、中、後的營養是相當重要的,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。
路跑前:強度不同,吃法不同。路跑屬於中高強度有氧運動,會消耗掉相當多的熱量,也因此許多長跑運動員在比賽前都會大量補充碳水化合物,有點像「加滿油再上路」的概念。
不過不是每一種路跑賽事都需要做賽前補充。即使是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下,肌肉裡的燃料「肝醣」也能維持至少60至90分鐘,也難怪科學研究發現,在耗時60分鐘的比賽前補充葡萄糖,對於運動員的表現沒有幫助。
因此,如果運動時間在60~90分鐘之間,是不需要做運動前營養補充的。更長的運動賽事,則可以在運動前的1~4小時補充每公斤體重1~4公克的碳水化合物。
路跑中:補充水分,各有巧妙。路跑中需不需要喝運動飲料呢?像現在炎熱的氣候下,戶外運動會導致大量水份及鹽分從汗水中流失,水份流失過多不僅體能表現會下降,還會增加中暑的風險;天氣炎熱汗流得特別多,可以在飲水內加入適量食鹽補充鈉離子。
不過60~90分鐘以內的賽事並不會讓身體的「油箱」見底,因此不需要特別補充運動飲料。運動超過90分鐘者,每多1小時則應補充30~60公克碳水化合物,這時運動飲料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了。
路跑後:補充營養,各取所需。好不容易完成了路跑,運動後的營養該怎麼補充呢?營養科營養師林逸昕表示,對於一般民眾來說,只要三餐營養適量且均衡,是不需要特別在運動後補充的,尤其有體重控制需求的朋友,運動後補充反而會有總熱量過多的問題。
對於訓練量大、頻率高、連續賽事的運動員,運動後可分4小時補充每公斤體重4公克碳水化合物+1公克蛋白質,可以幫助肌肉合成肝醣,讓下一次的訓練或比賽成績更好。